群眾滿意不滿意是其檢驗標準,公開承諾就是為了群眾進行更為有效的監督。
  時隔半年,答案揭曉。這個答案就是:群眾得到了實惠,政府得到了轉型。
  對於群眾得實惠,並不難理解。隨著九大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,一個個難點問題正在逐步化解,一項項長效機制正在分批建立,一個個普通市民的生活也正因此發生著改變,這些實惠都是看得見、摸得著的。檢驗工作成效的標準,最重要的就是群眾滿不滿意、群眾高不高興。
  相對不那麼容易看到的,則是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,政府職能也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轉型。
  事實上,群眾得到實惠,與政府得到轉型,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《決定》指出,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打下基礎,創造條件;而走基層、解難題、辦實事、惠民生,也正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必然內容與應有之義。
  轉變政府職能,核心問題當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,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,從而解決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;但同時也要解決的是,政府在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方面的缺位問題。換句話說,就是要向服務型政府轉變,其中重要內容即要讓群眾得更多實惠。不論是經濟轉型還是社會轉型,都需要這樣的政府轉型。
  成都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,讓群眾得實惠,也讓政府得到轉型。不難發現,九大專項行動牽涉和涵蓋到成都市各級部門,對政府職能轉變提出系統性的要求。同時,成都在九大專項行動中,全面推行“三視三問”群眾工作法,也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根本方法。為了開展好九大專項行動,成都市各相關部門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的長效機制,進一步完善了全市踐行群眾路線、加強作風建設的“1+5+N”制度體系。這樣的制度建設,保障了長遠的可持續的惠民生,也加快了政府職能轉變。  (原標題:緊接01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j03ajtu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